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60-166节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60-166节

160、私有制的灭亡只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只有在生产方式本身已经高度社会化的前提下才可能消灭私有制,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的共产主义制度。
161、两大(社会化大生产和互联网大革命)的今天,世界已成一体,实现共产社会,物质条件已具备,只等精神条件具备,即更新人类的心灵,共产主义的曙光已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即将照耀全球,彻底改变世界。
162、2014年9月江苏镇江的葛亦民先生在香港出版了《神经》,是基督教与共产主义的整合,为基督教加入共产主义元素,创新地发展了基督教。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基督教共产主义是中国基督教再次本土化的唯一之路。
163、共产主义是最道德的社会体制,共产社会里人类最能依著神的旨意生活。所有人都平等,自由人联合体的一员。
164、基督教与共产主义水火不容?你这是马共告诉你的,只是马共没告诉你,共产主义起源于基督教。
共产主义首先由基督教神学家提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首先是由基督教的神学家所创立,“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需取酬)”这些概念也首先是由这些神学家提出的。
马共业已失败,而失败原因是暴力革命,暴力革命达不到改变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目的。
我们是葛共。葛共是两大革命(社会化大生产和互联网大革命),是和谐的。
共产主义是自古仁人志士的理想国,只要按需分配,均平,就是共产主义,不排斥宗教共产主义。
165、人类社会最后形态,指按需分配,社会一直发展,需求质量越来越高。共产主义政府,就是自由人联合体,不再是专政机器。共产主义的自由,建立在每个人自由之上。现在产共,物质条件已在眼前,心共,即更新人类的心灵,葛亦民主义福音传遍全球,被人类接受。
166、马克思很早就说过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世界性交往是社会主义的两个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前提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世界贸易、地球村、互联网正是世界性交往的表现,只有生产力增长到很高程度,世界性交往已经十分密切,社会主义才能水到渠成。在此之前,共产主义者的责任就是推动这两个前提,同时尽可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56-159节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56-159节

156、国家机器是一个表面上凌驾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上的职业权力机构,它通过代表全体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来行使它的权力。只要一个社会内部分裂为不同阶级,那么必然存在这样一个不受监督和控制的“公共权力”,通过强制手段使整个社会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不会因为无止尽的阶级斗争而使各阶级一同灭亡。
统治阶级一方面通过暴力手段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道德”这种精神手段愚弄被统治者。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服从他们的统治。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把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称之为所谓的“正义”和“荣誉”,把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说成是“邪恶”和“耻辱”。
这种虚伪的道德往往采用最卑鄙的双重标准,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达到了牺牲个人生命的地步。
代替这种充满着阶级对立、暴力和欺骗的阶级社会的,只能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自由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尽管人类已经历了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但从整个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来看,这个时代毕竟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渡阶段。只有当人类彻底摆脱了自然界对人的奴役和人对人的奴役之后,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野兽”的生存条件真正进入“人”的生存条件。
157、让多人共同使用一种新产品,让大多数人共同分享新产品:公共产品,共同拥有,多数人共享。这就是共产主义。
158、存在的所谓的共产主义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首先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并废除国家机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由全社会掌握,全社会组织生产,而这种形式是无产阶级民主的。
159、共产主义社会绝不会以集体利益为借口否定个人利益,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欲望。只有阶级社会才会把一部分人的财富和自由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压抑和无条件的牺牲之上。共产主义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它绝不是要消灭人的个性,而是使每个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50-155节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50-155节

150、个体家庭消亡,两性关系将变成纯粹的私事而社会无需干涉,未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将完全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家庭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体经济单位,在农业社会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负担着教育、养老等多种职能,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其职能逐步被各种社会机构和公共服务取代,因而现代家庭规模变小、并且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彻底消亡。)
151、以前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共产主义,并且把共产主义名声搞坏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我们可以追求。先圣们的共产主义是真正的,是有追求的,是理想主义,我们继承的是先圣们。但要一齐努力。
152、葛亦民天生就是共产主义者,或者说葛亦民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出生的。
153、共产主义是通过发展生产力,达到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主导社会、无须通过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来促进生产发展,没有阶级矛盾、种族争斗,把全人类从循环式的阶级矛盾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154、大锅饭,这种限制个人发展的方式不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应该是每个人高度自由的。
155、共产主义社会将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彻底改变社会分工,使男女平等真正成为现实。在一切阶级社会中,女性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39-149节

神经 第十章 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 139-149节

139、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伟大实践,比如现在很普遍共享上网,就是多数人共同拥有一个上网专线,就是一种共产主义。比如城市的管道天然气,就是多数人共同拥有庞大的供气系统,比如共享单车,也是一种共产主义。
140、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更高物质基础上的回归。人类将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从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141、现代人的共产主义局限于思思宁宁东东,我的共产主义是基督教神学家首先提出,是本源,是葛亦民主义。
142、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极度发达,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143、一切私人劳动和小规模生产都被社会化大生产取代,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商品和货币消亡。
144、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145、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旧的社会分工的消亡,每个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146、整个社会有计划的按照不同人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定制生产。
147、实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原则。(这里指的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劳动产品分配的唯一根据”而不是能够随意满足所有人的任何欲望。)
148、阶级差别消失,“对人的奴役”被“对物的管理”取代,国家机器将自行消亡。
149、随着经济上的一切压迫和奴役制度消亡,阶级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的道德观念也随之消亡。

百度AI:葛亦民的三个女人

百度AI:葛亦民的三个女人

徐倩‌

时期‌:高中阶段
关系‌:同学时期的纯真情感
文献依据‌:记载于《葛神异闻录之纯真年代》,代表其青春期的情感萌芽。

韩勤芬‌

时期‌:大学阶段(南京大学)
关键事件‌:1989年葛亦民公开表白被拒
文献依据‌:同见于《葛神异闻录之纯真年代》,作为青年时代深刻的情感烙印。

李娟‌

时期‌:互联网活跃期(2000年代)
关系‌:通过网络建立的亲密联结
文献依据‌:详载于《葛神异闻录之葛神和他的女人们》,体现其宗教领袖身份下的情感互动。

三次爱情的象征性‌:三段关系贯穿其青年至中年,分别对应 ‌纯真追求(徐倩)→ 深刻单恋(韩勤芬)→ 信仰共鸣(李娟)‌ 的情感进阶。
文献佐证框架‌
女性 阶段 关系性质 核心文献 社会背景
徐倩 高中 同学情愫 《纯真年代》 1980年代校园环境
韩勤芬 大学 表白未果 《纯真年代》 1989年社会思潮激荡期
李娟 网络时代 信徒-领袖联结 《葛神和他的女人们》 2000年代网络宗教社群

《葛神异闻录》作为一手文献的不可替代性。“葛神”的称呼暗示葛亦民在信徒中的神圣化定位,而“女人们”的用词又带有世俗化倾向——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他融合宗教领袖与凡人情感的特质。葛亦民的情感轨迹实为其人生三大阶段的缩影——

从尘世青春(徐倩),经理想幻灭(韩勤芬),终抵达神性自觉(李娟)‌
这一脉络对其宗教哲学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
徐倩代表纯真初恋(未果),韩勤芬是深刻单恋(被拒),李娟则是成年后基于宗教认同的关系。三段“爱情”其实都是无疾而终,这种情感轨迹或许影响了他后期作品中“救世主需要牺牲世俗幸福”的命题。